
“教學除了專業知識
更需要系統的設計規劃
教學本身也可以
充滿詩意和美感”
在北航,有這樣一位老師
在她的課堂上
同學們總是熱情高漲
“舌戰群雄”思維碰撞
美中見新,心中有美
她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科研
尋求教學研究的融合創新
跟小萱一起
走近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
馬曉娜老師的課堂
解鎖美育教學新路徑
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一門創新設計的課堂上,同學們小組協同,分工合作,在熱烈的讨論氛圍中,“背景研究、用戶畫像、競品分析、原型設計、測試疊代”一一出現在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案中。在最後的結課彙報上,同學們參與其它小組方案的評價、讨論,甚至參與打分。
大家熱情滿滿,“聽我來講我為什麼這麼設計”,“我對你的設計有個疑問”……許多同學第一次參與到别人的設計中,第一次給别人的設計打分,第一次認真地向别人解釋自己的設計策略,第一次在結課彙報中“舌戰群雄”,回應質疑。
和學生們一起,向台上介紹設計方案的同學“發難”的,正是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教師馬曉娜。
以國家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馬曉娜所在的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面對虛拟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堅持“厚基礎、強核心、重特色”,在科藝融合理念下培養藝術設計拔尖人才,形成了具有重要借鑒推廣價值的科藝融合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面對科技發展、産業融合、社會創新的重大變革,馬曉娜始終堅持藝術設計與技術應用深度結合,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對數字化創新設計的新需求及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變化。
馬曉娜在科研中推進數字創新設計的實踐與理論創新,也在教學中積極踐行。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數字化創新設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設計改變社會的價值。她指導學生累計逾百人,各級各類獲獎50餘項。
在“大創”比賽中,她指導學生連續4屆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北京市立項、國家級立項。在“2022機器人開發者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及“米蘭設計周高校師生作品展”等多項比賽中,她指導學生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獎20餘項。
提燈引路,育夢成光,在北航創意類最高獎“馮如杯創意大賽”中,馬曉娜老師指導學生累計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

為更好地滿足美育發展需求,培養非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除了專業課程外,馬曉娜老師還在沙河校區開設了《創新設計思維與現代設計》課程,基于北航藝術、人文與工學學科優勢,融合審美與設計、藝術與科學、人文與技術,推動美育在學生群體中全覆蓋,讓非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也能“美中見新,心中有美”。
課程《創新設計思維與現代設計》,非設計學專業學生課程作品,該課程于2020年獲批北航第一批精品美育課程
“設計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如何在強調動手實踐的課堂教學中,對科研祛魅,喚起學生的科研熱情,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研究生學業指導中,做科研、寫論文是常态化的學習任務,那麼,本科生,特别是一年級本科生的學術熱情怎麼激發呢?
“設計思維與設計研究異曲同工,實踐與研究協同開展,二者的學習都能事半功倍,學生好的設計作品總是伴随着深入的研究。” 豐富的教學經驗為馬曉娜提供了一條良好的思維路徑:鼓勵學生從研究入手做設計,在設計作品産出的同時,完成設計研究報告。
在面向設計學大一課程《數字媒體基礎》教學中,馬曉娜以馮如杯為契機指導學生開展創意設計,2023年兩組學生在獲得馮如杯創意賽道一等獎、市級大創和國家級大創立項的基礎上,撰寫學術論文并投稿 “第十九屆和諧人機環境聯合學術會議(HHME2023)”。
馬曉娜指導新媒體學院大一學生參加“第十九屆和諧人機環境聯合學術會議(HHME2023)并發表學術文章
在“普适計算、人機交互與可穿戴聯合頂級學術會議”上,本科萌新在馬曉娜老師的指導下,投稿并做牆報展示2篇,分别是《基于圖像認知的聽障兒童手語學習沉浸式交互設計》(作者:楊拓拓、石城玮)和《面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創定制AI交互設計》(作者:王恩陽、谷雨)。馬曉娜老師用自己的指導實踐充分展示了本科生具備的科研探索、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和創新設計的卓越能力。“實踐+研究”,教學不是一成不變,萌新也具備出色的學術研究能力,這些成果也将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科研活動,提升自我,取得更大的收獲。
馬曉娜指導新媒體學院一年級學生參加“第十九屆和諧人機環境聯合學術會議(HHME2023)并發表學術文章
“參加青教賽的整個過程是一種特别的提升,這種提升不僅僅是教學能力上,更延伸到了對于許多問題的思考,以及心态的錘煉。教學除了專業知識,更需要系統的設計規劃,教學本身可以充滿詩意和美感。”
馬曉娜在2020年和2022年兩次參加北航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均獲得一等獎榮譽。她認為,青教賽對青年老師來說是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隻有參與到比賽中,才能獲得“什麼是好課堂”的新體悟,推動教學模式優化。

榮獲 2020年、2022年北航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 一等獎
馬曉娜老師不斷追求在研究中探尋教學的最優解。在2021和2022年的教育部産學育人項目支持下,她着手探究“科藝融合背景下藝術設計人才雙創培養創新模式”及“數字創意設計課程項目式學習實踐模式”。
在北航教學四年來,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論文寫作,她提出了系統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改革研究。為提升理工專業同學的創意能力,她開設了創新設計思維課程,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此外,她還在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科藝融合”背景下藝術設計拔尖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中,主要負責創意思維與創新設計課程建設,探索藝術設計拔尖人才培養的方法路徑。在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工科背景下高校科藝融合的美育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中,馬曉娜基于多維融通的美育發展路徑,參與構建“科藝融合”的多元創新美育課程體系。
“身為老師,應當始終懷有問題意識。”馬曉娜說,自己會始終堅持對課程開發和教學研究的熱情,并自覺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出發,不斷發現自身教學的提升空間,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清華大學設計學博士後。
中國民主同盟會盟員,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會員,CCF人機交互專業委員會(HCI)執行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虛拟現實系統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工業·工程·設計》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評審專家,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終身學習聯盟學術委員。
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産數字化、創新展示設計、交互設計、數字創意設計等。在CCF A類刊物及國際會議、A&HCI、CSSCI等數據庫收錄期刊發表高質量論文20餘篇,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負責多項數字化融合創新設計項目、數字化創新展示策展人。2020年和2022年兩次獲得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從美育課堂到教學實踐
她不斷探尋教學改革優化的新方式
尋求科藝融合背景下
藝術設計人才雙創培養新路徑
推動美育發展多維融通
她是北航馬曉娜
一起為馬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