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2024年人才培養大會在京杭兩地三校園召開,幹部師生圍繞“數智賦能 聚力協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主題,結合實際工作建真言、獻良策、謀實事,為全校人才培養大讨論拉開序幕。廣大師生紛紛表示要切實把人才培養大會的精神落實到行動中,進一步打開視野和格局,形成“人人關注人才培養、人人參與人才培養”的濃厚氛圍。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鮑蕊:人才培養大會讓大家倍受鼓舞,堅定了共同努力、奮發有為,把學校人才培養工作部署落實落細落到位的信心與決心。結合人才培養大會的精神,學院将進一步把基層教學組織作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各項條件因素的統一抓手。把基層教學組織建設與國家級虛拟教研室建設相結合,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教學改革的機制方法和行動。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通過基層教學組織單元建設,形成場景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平台化的課程和教師集群,用以實現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交叉融合和轉型。打造高質量課程、組織好教學的研究,統籌人才培養中課程、思政、學科建設等部門的聯動,有效地使用學校和學院的配套經費,提高組織管理的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黨委書記 張志剛:大會報告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系統分析了學校近年來人才培養的情況,成績令人鼓舞,問題讓人警醒。專業學院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學院黨委要充分發揮組織力,在聚力協調方面下功夫,在提高培養質量方面見實效。機械學院将堅持系統思維,做好頂層設計,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作為學院管理體制改革的首要内容,健全培養質量制度體系,優化考核評價機制,把大會精神第一時間貫徹到學院各項工作中。堅持黨管人才,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學科-團隊-平台一體化建設,優化系(所)等基層教學機構,把育人責任和質量責任落實到每個教學單元和教學團隊。傳承發揚學院“啟先”文化,深入開展制造強國視域下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着力構建學院大思政工作格局。
法學院黨委書記 周友軍:學校人才培養大會對近年來教學方面的進步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進行了總結,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是學院推動人才培養各方面改革的契機,讓人感到振奮的同時也居安思危。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學院将進一步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包括數智賦能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教育和引導,不斷強化教師的育人情懷,讓教師對于課程有研究、有想法,推動教師開展科研和學術研究,實現真正講好一門課、講精一門課。


無人系統研究院院長 董希旺:人才培養大會報告一方面展示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就,讓人印象深刻又催人奮進,另一方面直面問題,剖析透徹,求真務實,舉措鮮明。結合人才培養大會主題,無人系統研究院将在數智化背景下以航空航天傳統優勢為底座,将人工智能技術有效融入,保持并強化空天特色。注重校院協同、院院協同、本研協同、産學研協同,依托重特大工程培養高質量人才,讓學生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實踐中耳濡目染、提升能力、厚植情懷,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系統級的任務,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複雜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 孫大坤:學校适時召開全校人才培養大會,銳意進取,精準務實,引起廣泛共鳴,作為本科教學副院長,深感責任重大。學院将認真壓實學術委員會、系所基層教學組織、任課教師三級育人架構主體責任,紮實推動任務-考核-績效強關聯,依托飛動虛拟教研室和心動科教中心,打造數智賦能育人平台,助力新形态教材、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成果有序培育。同時我作為學生導師,肩負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内驅動力,發自内心地理解、尊重和欣賞學生,用解決思想問題推動指引創新行動,以人文關懷和價值判斷促進良性反饋。
高等理工學院/未來空天技術學院副院長 孫玉泉:人才培養大會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沈元學院承擔着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的重任,将進一步做好拔尖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建設好課程體系,做好課程内容的更新與改革。充分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領導力的發展。同時不斷開拓基礎學科拔尖學生的國際化教育視野,通過“一基地一名校”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拔尖學生的長周期國際化培養。
中法工程師學院/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巍:人才培養大會梳理了人才培養工作的方方面面,指明了立德樹人任務的核心要素。杭州國際創新研究院将立足人才培養大會的精神,加大青年教師培養投入,建設一支高質量屬地教師隊伍,加強校院兩級聯動,兩地三校園督導建設,力保教學質量同頻同質發展,做好學生多維度評價體系,确保有輸入有反饋。同時杭州國際創新研究院将承擔好北航國際化宣傳與合作重要平台的責任,打造北航國際化發展的新名片,為北航2024“辦學質量提升年”創造新作為!


外國語學院教師 武曉霞:學校目前正在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名教師,我能感受到學校推動教學改革力度很大,同時也在學校組織的“名師培育計劃”中通過與各級名師的交流,不斷改進教學理念,獲益良多。以落實本次大會精神為契機,我将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用好學校提供的培訓和交流機會,苦練教學“内功”,持續做深做實專長學術領域,不斷提升教學方法和能力,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為學校增光添彩。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萬林豔:參加人才培養大會,我深刻感受到學校黨委對學生關愛之真切、對人才培養問題把握之精準、對人才培養戰略部署之科學。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将全面落實“數智賦能 聚力協同”的人才培養要求,敢于運用并善于運用新的數智化教學模式和手段,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知識圖譜系統、智能課程評價系統等,提升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切實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要與教務部、各專業學院、學生工作部門等協同聯動,構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通過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實施精準思政,真正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研究生、校研會學生幹部 王正楷:大會報告讓我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分組讨論為學生組織和學校搭建了溝通的橋梁。研究生會始終踐行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的人才培養方針,結合研究生的學習特點打造“一核兩翼多形式”的格局,以知識引領為核心、以學術就業兩大重點問題為側翼,以多形式的活動貫穿和豐富研究生學業生活。未來我們将從溝通渠道、信息來源和宣傳資源三個方面繼續提升工作水平,也希望學校各部門能加強和研究生會的協同聯動,幫助我們豐富信息渠道,開展更高質量的服務工作。
外國語學院本科生、校學生會執行主席 趙逍遙:學校人才培養大會讓我受益匪淺,領導老師們通過最詳實的數據和長期的調研,深入探讨同學們身邊最迫切的需求,很榮幸能面對面與老師們交流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展望未來,校學生會将堅持服務宗旨,通過開展座談、提案和權益工作,了解同學們所需所想,架起學生與院校之間溝通的橋梁,提升校學生會的引領力;同時也将依托現階段各類文體活動,圍繞以“空天報國”為内核的北航精神和學校美育教育要求,開展特色活動,為同學們提供更優質的資源和服務,務實功、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