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學院開展學習塞罕壩精神——參觀塞罕壩展覽館活動

日期:2018-08-23 點擊:[]次


  2018 年,823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教職工及學生輔導員在學院黨總支書記王群老師、院長沈旭昆教授的帶領下,一行21人來到塞罕壩,深入學習塞罕壩精神。塞罕壩精神植根于塞罕壩140萬畝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壩務林人的奉獻奮鬥,成長于塞罕壩日益輝煌的綠色事業之上,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結而成。




到達塞罕壩後,首先參觀了“塞罕壩展覽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講解員帶領大家重溫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們走過的峥嵘歲月。

“這裡是水的源頭、雲的故鄉……”塞罕壩幾十年的奮鬥曆程展現在觀衆面前。屏幕前方,按照比例制作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沙盤上,各種顔色的燈光不停閃動。“綠色、藍色、紅色、黃色标示所在的地方分别代表營林區、望火樓、景點、檢查站,燈帶則是林場界限所在。”

 

講解員介紹。塞罕壩的故事從一個巨大的樹樁講起。“以前的塞罕壩也是綠樹成蔭,但由于人為的破壞,到解放初期已是滿目瘡痍……”在講解員介紹中,人們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那個荒涼的塞罕壩。

塞罕壩人造林用過的植苗鍬,林業生産統計和任務安排表,手工抄送的造林情況總結,穿過的靴子、自制皮鞋、大衣,戴過的風鏡,使用過的藥箱,生活中用過的水壺、行軍飯盒、煤油燈、收音機、口琴等,一件件實物,記錄着那段艱苦創業的曆程。結合這些實物,展廳還等比例建造了一個地窨子,展現了建場初期人們的生活場景。

盡管條件艱苦,但一句“隻有荒涼的沙地,沒有荒涼的人生”、一幅吹口琴的素描畫,将創業者們的樂觀精神展露無遺。

展覽館中,綠色的主色調讓人振奮,一首《塞罕壩賦》讀來蕩氣回腸。劉文仕、王福明、張啟恩……一個個建設者的故事也在講解員的講述中鮮活起來。荒原披綠、二次創業、嶄新征程,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一件件作品記錄了塞罕壩人的曆史征程,也體現着塞罕壩人倔強的性格。

展覽館一共四個展廳,從艱苦創業,到取得成績,塞罕壩所取得的榮譽, 60餘幅兒童畫作和多幅動植物圖片排列展示牆上,與多媒體相結合,充分展示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創業曆史和建設過程。

 

從展覽館出來,學院一行來到“王尚海紀念林”。在塞罕壩,人人都知道“一棵松”的典故。可以說,沒有“一棵松”就可能沒有現在壯觀的塞罕壩林海。在塞罕壩人心中,最早讓落葉松在塞罕壩大面積紮根的“老書記”王尚海,就是一棵挺拔的青松。雖然他已經離世近28年了,但作為塞罕壩上一面不倒的旗幟,王尚海的精神已深深植根于這片美麗高嶺。學院一行21人穿行于這片林海,感受着老一輩先烈革命者的用自己的勞動與汗水創造出的這片造福後代造福祖國的偉大成果。

關閉

更多新聞

友情鍊接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
OA系統
北航雲盤
财務系統
聯系方式

地址: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學院路校區)新主樓B座

電話: 010-82317288 、82314796

郵編:100191

就業實習聯系郵箱:sumu5102@163.com

備案信息

版權所有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京ICP備05004617-3
文保網安備案号1101080018

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