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25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師生共8人參加了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華人人機交互會議(Chinese CHI 2024)”。參會師生分别就VR/MR交互設計,社區公共藝術設計,無障礙設計等方面做了彙報或牆報展示,并與其他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讨論。
Chinese CHI是由世界華人華僑人機交互協會(ICACHI)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目前已經成為全球華人HCI學者,學術界及産業界的重要交流平台,同時也是連接國際人機交互社區與蓬勃發展的中國計算機、人工智能、設計及數字産業的重要橋梁。從2012年起,Chinese CHI已分别在巴黎、多倫多、首爾、矽谷、中國廣州、加拿大蒙特利爾、中國廈門、印尼巴厘島及線上成功舉辦十一屆。曆屆會議發表論文均會收錄于ACM Digital Library,并提交EI檢索。
本屆會議以“創新·創造·整合”為主題,重點關注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交互方式的變革,如何激發創造力,塑造更智能和人性化的交互系統,以及如何整合多學科研究成果應對複雜的實際應用場景。我院教師王韫擔任本次會議的長文聯合主席,參與了會議組織工作。經過嚴謹的審稿修稿環節,我院師生共有2篇長文,2篇短文(Late-Breaking-Work)被本次會議接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為論文的主要作者。

參會師生合影
會議收錄長文為《Participatory Design Research on Community Public Art Based on AI-Generated Content and Projection Mapping》(作者:劉正、楊拓拓,指導老師:馬曉娜)和《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mmersive Mixed Reality Interactive Interfaces in Smart Home Environments》(作者:陳雨諾、王雨,指導老師:胡勇、沈旭昆),作者楊拓拓、陳雨諾在分會現場進行了口頭彙報及問答。


參會學生進行口頭彙報
會議收錄短文為《I-Touch: A New Wearable Tool for Early Braille Learning》(作者:郭閏欣、劉洋、吳桐 指導老師:王韫)和《”Mortise and Tenon Pavilion”: Integrating Spatial Displacement into the Virtual Experience of ICH Crafts》(作者:陳雨諾、萬小萌 指導老師:闫爍),作者們在會議專設空間進行了牆報展示。
參會師生與其他與會專家和學生深入交流了人工智能、人機交互領域内與數據設計,交互技術等相關的前沿研究進展,還探讨了在發展新質生産力視角下人機交互領域創新技術的價值、意義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人機交互創新實踐的新路徑,進一步開拓師生科研工作的新視野和新思想。
此次會議展示了我院學生科研教育成果,體現了學院對學生在研究項目中深入探索科學問題的充分鼓勵,也體現了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這些成果将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科研活動,提升自我,實現價值。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師生出席第十二屆國際華人人機交互會議(Chinese CHI 2024)
2024年11月22日至25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共有8名師生參加了于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華人人機交互會議(Chinese CHI 2024)”。參會師生圍繞VR/MR交互設計、社區公共藝術設計及無障礙設計等領域進行了報告或牆報展示,并與其他參會者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讨論。
Chinese CHI是由世界華人華僑人機交互協會(ICACHI)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全球華人HCI學者、學術界及産業界的重要交流平台,同時也是連接國際人機交互社區與中國蓬勃發展的計算機、人工智能、設計及數字産業的關鍵橋梁。自2012年起,Chinese CHI已分别在巴黎、多倫多、首爾、矽谷、中國廣州、加拿大蒙特利爾、中國廈門、印尼巴厘島及線上成功舉辦十一屆。曆屆會議所發表的論文均被ACM Digital Library收錄,并提交至EI檢索。
本屆會議以“創新·創造·整合”為主題,聚焦于技術創新推動交互方式變革、激發創造力塑造更智能人性化的交互系統以及整合多學科研究成果應對複雜應用場景等議題。我院教師王韫擔任本次會議長文聯合主席,并參與了會議的組織工作。經過嚴格的審稿與修稿流程,我院師生共有2篇長文及2篇短文(Late-Breaking-Work)被本次會議收錄,其中本科生與研究生為論文的主要作者。
會議收錄的長文分别為《基于AI生成内容與投影映射的社區公共藝術參與式設計研究》(作者:劉正、楊拓拓,指導老師:馬曉娜)與《智能家居環境中沉浸式混合現實交互界面的探索性研究》(作者:陳雨諾、王雨,指導老師:胡勇、沈旭昆)。作者楊拓拓、陳雨諾在分會場進行了口頭報告及問答環節。
會議收錄的短文為《I-Touch:一種用于盲文早期學習的新型可穿戴工具》(作者:郭閏欣、劉洋、吳桐,指導老師:王韫)與《“榫卯亭”:将空間位移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工藝虛拟體驗》(作者:陳雨諾、萬小萌,指導老師:闫爍)。作者們在會議特設空間進行了牆報展示。
參會師生與其他與會專家及學生就人工智能、人機交互領域内的數據設計、交互技術等前沿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在新質生産力發展視角下,人機交互領域創新技術的價值、意義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人機交互創新實踐的新路徑,進一步拓寬了師生的科研視野與思路。
此次會議充分展示了我院學生的科研教育成果,體現了學院對學生深入探索科學問題的鼓勵與支持,同時也彰顯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及創新能力。這些成果将激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提升自我,實現個人價值。